從“活下去”到“活出彩”,過去幾年,造車新勢力們的無聲淘汰賽進入白熱化階段,接近飽和的汽車圈向來都是“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許多新品牌最終沒邁過交付大關黯然退場。
進入2023年,汽車消費市場“價格戰”硝煙四起,敢于在此背景下發布全新品牌,車企們勇氣可嘉。3月30日,賽力斯發布全新新能源汽車品牌“藍電”,與新品牌一同發布的還有首款車型藍電E5。最近一段時間,賽力斯與華為的“糾纏”很出圈,全新藍電品牌的發布更像是賽力斯的Plan B計劃,也可看作是賽力斯在新能源賽道中的又一次新嘗試。
華為急忙撇清關系,問界“含華量”驟減
3月31日,“任正非發文重申華為不造車”登上了熱搜,華為再次強調“不造車”并將有效期再次延長5年,同時還強調不能將華為或HUAWEI用于整車宣傳或外觀上,尤其重點指出不能使用“華為問界”、“HUAWEI AITO”。
一記重拳打在了問界品牌臉上,華為和問界的智選車模式未來陷入迷茫。買車君走訪北京的一家問界門店了解到,從4月1日開始,問界門店陸續開始拆除所有關于“華為”相關字樣的宣傳物料,不僅如此,與潛在客戶介紹新車時,銷售們的話術也不得已改變。一名銷售告訴買車君:“我們現在不能提華為問界,也不能叫AITO,只能說是華為深度賦能,算是合作吧?!?/span>
但其實,不少用戶對于華為與問界的關系是不清楚的,甚至有不少購車用戶就是沖著“華為造車”購買問界車型。自從和華為牽手以來,問界在2022年成為名副其實車圈“黑馬”,進入2023年后,問界品牌銷量遭遇滑鐵盧,第一季度累計銷量僅為1.16萬輛,眼瞅問界迅猛的銷量勢頭戛然而止,華為疑似被逼前臺帶貨。
3月8日,華為終端官方微博轉發AITO汽車微博的文案中就帶有“HUAWEI 問界汽車”,而宣傳話術也從“華為深度賦能”改為“華為全面主導”,問界在官方宣傳上也屢次采用HUAWEI字樣和經典紅色菊花Logo,這些改變引發了華為是否下場造車的熱議,這一系列傳聞最終被任正非的“華為不造車”言論畫上“休止符”。
買車君向問界門店銷售咨詢,他們認為,問界銷量低迷的主要原因在于車型優勢在逐漸弱化,比如華為智能座艙曾是消費者購買問界M5、M7的強點,但在華為將智能座艙普及給越來越多競品后,問界M5、問界M7便失去了吸引力。銷售向買車君表示:“問界從去年底就陸續加碼優惠,不管是給予積分還是官降,能做的都做了,但很明顯效果不佳?!?
雖然后續賽力斯官方回應稱與華為長期深度跨界合作關系與模式沒有改變,但“含華量”驟減的問界似乎成為“華為造車與否”內部爭議中的犧牲品。分析華為與各車企的合作模式不難看出,最基礎的模式是華為擔任上游供應商,售賣軟硬零部件提供給車企,第二層是華為HI模式,華為將完整輔助駕駛系統與智能座艙等整體全棧解決方案賦能車型,更深度的合作便是華為智選車模式,華為深度參與產品定義、設計,并將車企產品加入到華為銷售渠道。
關于問界改“姓”一事已塵埃落定,華為仍會在設計、技術上扶持問界下一代產品,但失去“華為”抬頭的問界旗下產品在市場終端的認可度和前景卻并不樂觀。
另辟賽道留后手?賽力斯再推新品牌
隨著奇瑞、極狐、江淮等企業與華為“互拋媚眼”,立志幫助車企造好車的華為接下來會與更多車企深度合作,而種種跡象表明,賽力斯已經做好了與華為分道揚鑣后的規劃。賽力斯成立新品牌藍電便是打造專屬于自己、深耕新能源車賽道的信號,在品牌發布會上,首款車型藍電E5上市,作為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藍電E5起售價13.99萬元。
創建獨立品牌的賽力斯信心滿滿,對于首款產品藍電E5,新車的核心產品力是HUAWEI HiCar 3.0系統和比亞迪弗迪電混系統,當然了,與問界M5主攻20萬-30萬區間不同,藍電E5將起售價下探到14萬元內。從造型上看,藍電E5外觀略顯普通,并沒有選擇前衛、科幻的設計,基于賽力斯集團DE-i超級電驅智能平臺打造的藍電E5未來會逐步推出純電、增程、混動等車型,但在如此“卷”的汽車圈,藍電E5發布后并未能引起車迷們的廣泛討論。
對于藍電品牌未來,還有一個待解的問題便是傳播聲量上,早在2019年,賽力斯發布首款智能電動汽車SF5,上市后慘淡的市場表現便印證了賽力斯品牌號召力不足的問題,2021年上海車展中,賽力斯官宣與華為合作推出“華為智選SF5”,有了華為賦能,華為智選SF5銷量節節攀高,嘗到甜頭的賽力斯最終與華為合作打造出問界品牌。
時間仿佛是個輪回,現如今,賽力斯再次選擇“單干”,而困擾也再度擺在賽力斯面前。2023年車圈的復雜程度遠超前幾年,新品牌想要打開市場的難度也隨之加劇,根據賽力斯介紹,新品牌藍電將由東風風光銷售有限公司負責運營,并建設獨立的銷售渠道,而顯然不管是賽力斯還是東風風光,他們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認知度、形象似乎都與華為相差甚遠。
所以,藍電品牌未來走勢必定前路艱險,但無論如何,這一次,賽力斯擺脫了華為束縛,迫不及待向外界證明、展示自己獨立研發、運營和銷售的能力,從一定程度上說,是華為逼出了賽力斯成長。